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西安交通大学2024年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发布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最有影响的学科之一,建有首批国家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国家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2022年入选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五次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A+”序列。

1.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本学位点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目标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西迁精神,对标四个面向,厚植新质生产力,培养德才兼备、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本学位点涵盖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具体培养目标见执行中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博士、硕士培养方案。

本学位点研究生学位申请的基本条件是:通过课程考试,完成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送审及答辩等培养环节,成绩合格,并达到电信学部博士、硕士学位申请所要求的相关条件。具体见执行中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博士、硕士培养方案,以及电信学部博士、硕士学位申请实施细则。

2.培养方向

结合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对标国家四个面向、厚植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与需求,本学位点的主要培养方向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量子信息以及生物信息交叉。培养方向涵盖了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全部5个二级学科方向,外加新兴的量子以及生物信息交叉学科方向。

3.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1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8人、硕士生导师113人),其中正高职称55人(占比49%),副高职称35人(占比31%),中级职称23人(占比20%)。学科2024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1项、参与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校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三位教师入选高等教育教材专家。

2024年学位点新增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

4.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建有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拥有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9个国家级与省部级实验室,以及认知科学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交研究部,是中国自动化学会、陕西省自动化学会、陕西省仪器仪表学会的理事长单位。

5.招生、培养及就业

本学位点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三种类型的研究生。

目前,在读研究生13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07人(含学术学位397人、专业学位84人、同等学力26人);硕士研究生793人(含学术学位390人、专业学位382人、同等学力21人);留学生35人(含博士生14人、硕士生21人)。

本学位点研究生就业状况好,就业质量高。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均达到100%,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号召,投身军工国防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奔赴西部及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比例逐年提升,近5年超40%的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地区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基层一线工作,为国家发展和西部振兴贡献力量。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1.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4年本学位点完成了博士、硕博贯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重新梳理了课程体系,明确了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学位授予、毕业条件等要求。

2.导师队伍建设

本学位点2024年新增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5人;新增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王宽诚青年学者1人,入选校医工交叉团队2个。

3.培养条件建设

2024年,本学位点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和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同向同行。主持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1项、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重点项目1项、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深入推进已经立项的5门校研究生十四五规划精品教材建设工作。2024年学位点获批校博士研究生交叉培养项目3项。

2024年,学位点获批西安交通大学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2项。制定了控制工程专业型博士研究生、专业型硕士博士贯通式研究生百千万工程项目2个培养方案。

2024年,本学位点持续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截至目前,学位点的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已达到10余个。工程硕博专项、国优计划招生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4.科学研究工作

截止202411月,本学位点新增科研到款18096.48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项目3项、重点项目2项(经费218万、232万)。新增300万元以上科研项目5项。

本学位点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2024年,本学位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本学位点重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本学位点研究团队牵头建设了陕西省零碳智慧能源系统创新联合体,完成了榆林零碳数据中心设计和技术转化,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报道,将于2024年建成全球首个规模化零碳数据中心,为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此外,该项技术也正按计划正在甘肃、泸州、泉州等地持续推动工业园区、交通枢纽等新的应用场景示范落地。

5.招生与学位授予

2024年学位点共录取各类博士生和硕士生195名,其中,博士生41名(全日制学术型31名,全日制专业型9名,工程硕博专项专业型1名),全日制博士生一流高校生源占比100%;硕士生143名(全日制学术型56名,全日制普通专业型82名,工程硕博士专项专硕5名,非全日制专业型0名),全日制硕士生一流高校生源占比100%;同等学力研究生15名(其中博士生10名、硕士生1名)。

2024年,研究生获博士学位26人(学术学位26人,含同等学力博士1名,留学生0人;专业学位0人),硕士学位148人(学术学位64人,含留学生2人,专业学位83人,同等学力硕士1人)。

6.人才培养成效

2024年,本学位点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1人获学校优秀研究生标兵、14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8人获社会奖学金、1人获新生特等奖学金、80人获校级优秀研究生、44人获优秀研究生干部。

2024年本学位点(不含留学生和同等学力)硕博毕业生就业率100%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随着招生类型增多、招生规模扩大,现有师资队伍的体量相对不足,应加快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2.研究生教材建设相对缓慢。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研究生教材尤其是高水平教材相对匮乏,应加快研究生系列教材建设,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3.校企协同还需进一步深化,特别是校级认可的大经费规模的协同创新中心或联合体建设仍有待加强。未来将通过跑五、院内优势资源整合等措施,提升和改进相关工作。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加快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在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同时,加大对学科现有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引培并举的方式,打造一支能够支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一流师资队伍。

2.深入推进研究生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以本学位点获批的4部校研究生十四五规划精品系列教材为抓手,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研究生教材建设,在经费使用和业绩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

3.做好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管理工作,确保硕士研究生初试专业课试题和招生环节零差错。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持续做好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育人基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