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发布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最有影响的学科之一,建有首批国家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国家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五次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为“A+”。

1.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本学位点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目标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四个面向”,培养德才兼备、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本学位点涵盖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具体培养目标见执行中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博士、硕士培养方案。

本学位点研究生学位申请的基本条件是:通过课程考试,完成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送审及答辩等培养环节,成绩合格,并达到电信学部博士、硕士学位申请所要求的相关条件。具体见执行中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博士、硕士培养方案,以及电信学部博士、硕士学位申请实施细则。

2.培养方向

结合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本学位点的主要培养方向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以及生物信息交叉。培养方向涵盖了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5个二级学科方向,以及生物信息交叉学科方向。

3.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10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8人、硕士生导师102人),其中正高职称48人(占比47%),副高职称33人(占比32%),中级职称21人(占比21%)。学科2022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已公示);1位院士获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和杰出教学奖;学科多个团队分别获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8年三秦楷模团队、2022年获“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9 年获中国自动化学会首届CAA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创新团队;获2020年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成为该计划首批、唯一的高校“战略性顶尖团队”。

4.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建有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与省部级实验室,以及认知科学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交研究部,是中国自动化学会、陕西省自动化学会、陕西省仪器仪表学会的理事长单位。

5.招生、培养及就业

本学位点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三种类型的研究生。

目前,在读研究生108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83人(含学术学位293人、专业学位62人、同等学力28人);硕士研究生715人(含学术学位314人、专业学位388人、同等学力13人);留学生35人(含博士生14人、硕士生21人)。

本学位点研究生就业状况好,就业质量高。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均达到100%,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号召,投身军工国防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奔赴西部及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比例逐年提升,近5年约40%的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地区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基层一线工作,为国家发展和西部振兴贡献力量。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1.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本学位点完成了博士、硕博贯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重新梳理了课程体系,明确了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学位授予、毕业条件等要求。

2.导师队伍建设

本学位点2022年新增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3人;新增国家级人才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军事”青托1人,省级领军人才1人。

3.培养条件建设

2022年,本学位点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和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同向同行。主持校级课程思政专项研究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获批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深入推进已经立项的5门校研究生“十四五”规划精品教材建设工作。

2022年,学位点获批西安交通大学“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航天智能测控领域百千万工程。制定了控制工程专业型博士研究生、专业型硕士博士贯通式研究生百千万工程项目2个培养方案。

2022年,本学位点持续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新增了2个校企协同培养育人基地(《风光火储一体化智慧能源》及综合能源科研创新平台、绿色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截至目前,学位点的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已达到10余个。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联合培养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为航天测控领域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本年度22名学员已于20229月入学。

4.科学研究工作

2022年,本学位点新增科研到款16876.93万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

本学位点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2022年,本学位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2项,实现专利转化7项,专利转化协议金额达到1673.65万元。

本学位点重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本学位点研究团队在陕西榆林科创新城建成了全球首个实用化和规模化的零碳智慧能源中心并投入使用,为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运动员村零碳供能(电、冷、热等),供能面积达12万平方米,包括1栋酒店、1栋科研大楼、8栋办公楼、1个市民活动中心和13栋公寓等多种场景,实现了含氢能的零碳多能源供需系统的实用化和规模化示范应用,已被央视新闻联播、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5.招生与学位授予

2022年,本学位点共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369名,其中博士生79名(学术型66名、专业型13名);硕士生280名(学术型112名,专业型168名);留学生2名(博士生0名、硕士生2名);同等学力研究生8名(博士生5名、硕士生3名)。

2022年,本学位点共授予学位176人,其中授予博士学位27人(学术学位),授予硕士学位149人(含学术学位72人,含留学生2人;专业学位77人)。

6.人才培养成效

2022年,本学位点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1名研究生获校优秀研究生标兵,2名研究生入选“华为天才少年”。国际交流方面,获批CSC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7人。

2022年,本学位点研究生获第二十二届Robocup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六届世界机器人大赛—BIC脑控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首届“谋略方寸·联合智胜”联合作战智能博弈挑战赛全国一等奖、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等全国性奖项10余项。

2022年本学位点就业研究生208(不含留学生和同等学力),其中,硕士毕业生165人、博士毕业生43人,硕博毕业生就业率100%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随着招生类型增多、招生规模扩大,现有师资队伍的体量相对不足,应加快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2.研究生教材建设相对缓慢。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研究生教材尤其是高水平教材相对匮乏,应加快研究生系列教材建设,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3.研究生督导体系有待优化。在学校、学部、学院三级教学科研组织模式下,要进一步加强院级督导,从而与学部、学校督导形成协同互补,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加快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在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同时,加大对学科现有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引培并举的方式,打造一支能够支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一流师资队伍。

2.深入推进研究生“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以本学位点获批的4部校研究生“十四五”规划精品系列教材为抓手,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研究生教材建设,在经费使用和业绩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

3.推进院级教学督导体系建设。成立院级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专家组,在课程教学、学位质量监督等方面加强管理,不断优化和完善研究生培养阶段的质量监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