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西安交通大学2021年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发布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最有影响的学科之一,建有首批国家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国家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2020年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综合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优秀”。

1.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本学位点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目标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四个面向”,培养德才兼备、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本学位点涵盖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具体培养目标见执行中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博士、硕士培养方案。

本学位点研究生学位申请的基本条件是:通过课程考试,完成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送审及答辩等培养环节,成绩合格,并达到电信学部博士、硕士学位申请所要求的相关条件。具体见执行中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博士、硕士培养方案,以及电信学部博士、硕士学位申请实施细则。

2.培养方向

结合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本学位点的主要培养方向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以及生物信息交叉。培养方向涵盖了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5个二级学科方向,以及生物信息交叉学科方向。

3.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8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3人、硕士生导师82人),其中正高职称45人(占比54.9%),副高职称27人(占比32.9%),中级职称10人(占比12.2%)。包括中国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2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IEEE Fellow 5人,杰青、长江等国家级人才11人,优青、青长等国家级青年人才9人。

郑南宁院士获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和杰出教学奖,管晓宏院士团队获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8年三秦楷模团队。

4.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建有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与省部级实验室,以及认知科学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交研究部,是中国自动化学会、陕西省自动化学会、陕西省仪器仪表学会的理事长单位。

5.招生、培养及就业

本学位点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三种类型的研究生。

目前,在读研究生91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5人(含学术学位231人、专业学位50人、同等学力24人);硕士研究生578人(含学术学位273人、专业学位294人、同等学力11人);留学生35人(含博士生14人、硕士生21人)。

本学位点研究生就业状况好,就业质量高。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均达到100%,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号召,投身军工国防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奔赴西部及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比例逐年提升,近5年约40%的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地区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基层一线工作,为国家发展和西部振兴贡献力量。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1.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1年本学位点完成了博士、硕博贯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重新梳理了课程体系,明确了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学位授予、毕业条件等要求。

2.导师队伍建设

本学位点2021年新增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9人;新增杰青、长江等国家级人才3人,优青、青长等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1名研究生导师入选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

3.培养条件建设

2021年,本学位点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和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同向同行。深入推进已经立项的4门校研究生“十四五”规划精品教材建设工作。

2021年,本学位点持续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新增了2个校企协同培养育人基地(四川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研究院、深圳中集智能),截至目前,学位点的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已达到10余个。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联合培养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为航天测控领域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首批13名学员已于20219月入学。

4.科学研究工作

2021年,本学位点新增科研到款13090.77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

本学位点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2021年,本学位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5项,实现专利转化6项,专利转化协议金额达到1216万元。

5.招生与学位授予

2021年,本学位点共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349名,其中博士生85名(学术型68名、专业型17名);硕士生251名(学术型111名,专业型140名);留学生5名(博士生3名、硕士生2名);同等学力研究生8名(博士生6名、硕士生2名)。

2021年,本学位点共授予学位173人,其中授予博士学位41人(学术学位),授予硕士学位132人(含学术学位69人,专业学位58人,留学生5人)。

6.人才培养成效

2021年,本学位点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篇。课程教学方面,2项研究生教学案例被推荐至陕西省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国际交流方面,获批CSC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9人、校级创新领军人才培养项目5人。

2021年,本学位点研究生获第二十二届Robocup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六届世界机器人大赛—BIC脑控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首届“谋略方寸·联合智胜”联合作战智能博弈挑战赛全国一等奖、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等全国性奖项10余项。

2021年本学位点就业研究生150(不含留学生和同等学力),其中,硕士毕业生114人、博士毕业生36人,硕博毕业生就业率100%。研究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共有64名毕业生(占比42.7%)留在西部地区工作,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随着招生类型增多、招生规模扩大,现有师资队伍的体量相对不足,应加快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2. 研究生教材建设相对缓慢。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研究生教材尤其是高水平教材相对匮乏,应加快研究生系列教材建设,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3. 研究生督导体系有待优化。在学校、学部、学院三级教学科研组织模式下,要进一步加强院级督导,从而与学部、学校督导形成协同互补,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 加快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在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同时,加大对学科现有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引培并举的方式,打造一支能够支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一流师资队伍。

2.深入推进研究生“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以本学位点获批的4部校研究生“十四五”规划精品系列教材为抓手,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研究生教材建设,在经费使用和业绩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

3.推进院级教学督导体系建设。成立院级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专家组,在课程教学、学位质量监督等方面加强管理,不断优化和完善研究生培养阶段的质量监控体系。